汀香水榭

求知
——原来的博客wuguoren.com没有精力维护,自2021年10月起迁移至此。

【读书笔记】如何成为通才

“对于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年轻人,我的忠告是,用新鲜的、不教条的、没有偏见的头脑,去思考大事情的主要轮廓。——H.塞里(H.Selye)”

——《系统化思维导论》第2章

这大概是整本书里,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一段话了。回首11年前,刚开始职业生涯的我,对未来既好奇又恐惧,对知识既偏执又麻木,与迷茫相伴的那份浑浑噩噩,自大学时代就逐渐让我在知识面前停滞不前,那种感觉就好象这样:

“学生应该对一般系统的这种应用(指一般系统方法对思维的促进作用)特别感兴趣,因为他们每个学期都要学习一些新课程。遗憾的是,四年的新课程学习常常让头脑变得麻木,结果许多毕业生在脱掉学位服和学位帽之后,发誓再也不学新课程了……”

当时的我教条地认为学什么就应该去做什么,偏见地认为学技术就应该做技术,研发就是会比销售得到的更多……结果发现现实和想象并不一样,于是,我开始“归纳”调整。即便到现在,我也不敢说自己“用新鲜的、不教条的、没有偏见的头脑”在思考事情的主要轮廓。

换一个角度来看,可能正如作者所暗示的:因为有“信念”的存在。这样看来,如果要完全实现塞里的忠告,我们就要彻底抛弃信念,但是这种抛弃本身也不过是用“一组信念补充另一组信念”。不过罗素对信念的定义可以打破这种循环:

“要想成为一个通才,对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怀有信念。罗素指出,信念就是没有任何证据却相信某事。信念中的任何条条框框都会阻碍思维的自由,从而阻碍通才在各个学科之间自由穿越。”

事实上,《系统化思维导论》的整本书都在讨论如何成为通才的问题。这里的通才并不是指无所不知,而是指掌握着超越具体学科的思维方法,从而能够实现跨学科快速学习,具备融会贯通的能力。现代社会的知识爆炸性增长,学科划分专业精细,这有利于分工协作生产,却不利于跨学科联想创造,而具备系统化思维的通才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。因为他们是这样学习的:

“从某种意义上说,一阶序是二阶序的基础,发现一般系统规律的主要方法是归纳。一般系统研究者从不同学科的规律开始,寻找其中的相似性,然后向世界宣布新的“关于规律的规律”。各学科的一般规律就只是其特例了。

……

假如他要学一点经济学知识。他可能参考当地大学开设的相关导论课程,找来一本教科书,或者在当地图书馆浏览一些经济学著作。但是,当他翻开这样的书时,不是从头开始。他知道许多关于思维和沟通的一般模式,而且他足够聪明,可以看透这些模式的经济学伪装。

……

一般系统学者遇到专门领域里的定律时,常常能够将其与他知道的一般系统“定律”联系起来。他会识别一些特殊的假定,将他的一般系统定律转换成经济学定律或其他学科的定律。

……

因此,一般系统方法可以大幅节省课程学习的思考时间。在研究各种情况或特殊系统时,也会如此。”

可见,一般系统研究者其实就是哲学家,或者说,是更贴近现实的哲学家。通才的专业素质可能不如专才,但是哲学素养必然高于专才,这种哲学素养会有利于其成为跨学科规律的发现者。

“当今社会,即使是那些新新人类,他们的知识也只是人类知识的极小一部分。因此,一般系统学者经常在黑暗中跳跃,经常在没有足够证据时得出结论,结果实际上经常做傻事。确实,愿意做傻事几乎就是进入一般系统研究界的必要条件,因为这种意愿常常是快速学习的先决条件。

要成为成功的通才,我们必须用一种天真、简单的态度研究复杂系统。我们必须像儿童那样,因为有充分的证据表明,儿童就是用这种方式来理解许多复杂思想的:首先形成有关总体的大致印象,然后再深入具体的差别。皮亚杰(Piaget)这样描述他的观察结果:

一个不认识字母和音符的四岁孩子,通过一天或者一个月的观察,就能简单地根据题目和那页书的样子,分辨出书中不同的歌曲。对他来说,书中的每一页都代表了一种特别的模式,但对我们来说,每一页的形式都差不多,因为我们看到的是每个词或每个字母。

由于识字,成年人可能丧失了研究部分之前先抓住整体的能力,这种能力被他们在读写方面的高级分析能力掩藏起来了。不过,成年人还是保留了一些语言之外的能力。我们可以认出一个熟悉的街区,即使没有任何标志,也能感觉到某些东西发生了变化,即使我们说不出来。

根据前面的分析,我们肯定会犯一些错误。我们常常误以为曾经到过这个街区,而进一步的分析可能证明我们错了。但在科学中,正如塞里所说:“枯燥乏味的理论与错误的理论差别非常大。”在一个有点熟悉的环境中迷路时,我们需要利用总体印象,快速导向更为熟悉的环境。如果我们发现走错了街区,这个错误就会被纠正。如果我们非要查看每个街区的每个门牌号码,就赶不上晚餐了。

任何方法,不论是分析方法还是综合方法,都不能确保在寻求理解时不犯错误。每种方法都有一些有特点的错误。基于二阶序的信念,我们大跨度地跳跃,往往完全错了,但至少能很快发现。如果时间是重要的因素,那么慢而对的分析方法所能保证的,就只有无法按时完成任务了。雷利爵士(Lord Rayleigh)曾说:

精心设计的实验的结果常常被视为新发现并以“定律”的形式被提出。其实经过几分钟的思考,人们就可以事先预测出来。

这就是分析所固有的错误。虽然从长远来看,耐心总会有回报,但就像凯恩斯所说的,长远来看,我们都会死。所以,一般系统方法会吸引那些没有耐心等待精确方法的人,但仅仅没有耐心是不够的。要想成为出色的通才,必须学会忽略数据,只看事物的“概貌”。”

这本书什么都好,就是难以让人看到全书“概貌”,尤其是当阅读陷入后文中形形色色的定理和规律“数据”中时。我一度以为理解那些定律才能够理解系统化思维,但是实际阅读过程中发现,这些充满辩证色彩的定律,并不是每一条都很容易理解。翻阅目录,只有第2章的“一般系统信念的主旨”、“一般系统规律的本质”有成为“概貌”的潜力。

于是,我终于看到,《系统化思维讨论》的主旨就是教授成为通才的方法,而成为通才需要做好的就两件事:

  • 大胆使用归纳的方法对规律进行快速总结,发现错误及时纠正;

  • 从总体的大致印象突破,忽略“数据”,只看“概貌”,再深入具体差别。

至于一般系统规律的本质,就像作者引用卡尔·曼宁格所言:

“有人会反对,说这种基于过度简化的敏锐和清晰包含了一些曲解或错误表述。但这就像是教师面对的永恒悖论:教事实和图表,还是教真理。要教一个模型,教师必须采用具体的图表,并清楚地说明一些根本看不到的东西。学生们必须“学习”一些东西,以便以后意识到,那些东西并不太像他学到的样子。但到那时,他已经抓住了事物的本质,从此开始接近真理。他会用一生的时间不断地修正,不断地接近真理。”

——卡尔·曼宁格(Karl Menninger)

评论

热度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