汀香水榭

求知
——原来的博客wuguoren.com没有精力维护,自2021年10月起迁移至此。

【思想碎片】自习——为什么读书?

曾经前往一家英语培训机构面试,面试官问我,“对这家培训机构的运营有什么意见?”我却说出了类似下面一番话:“其实,我个人不是很喜欢‘培训’,‘自习’可能更适合我,因为英语的学习方法大家都知道,无非就是多听多看多读多练,没必专门去接受培训……”毫无疑问,我失去了这个就业机会,而且,我的英语至今仍然蹩脚——因为我没有坚持学习英语的动力,半途而废了。

吸取上面的教训,我无意否定“培训”的价值。节省你的学习时间、招牌一样的培训证书、人脉关系的拓展……这都是“培训”的优点,但是,针对“培训”的缺点:培训费用的支出、学习时间的固定、培训进度的统一等,“自习”却可以表现出优势。更重要的是,“自习”是一种主动的学习(我认为主动学习是“自习”的特征,某些“培训”只是借鉴了这种特征)。“自习”的人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学习,必要时选择“培训”也是合理的。由此看来,“自习”其实包含了“培训”,所谓个性化的“培训”也是基于“自习”的产物。

前面之所以说“选择培训”,是因为很多“培训”、尤其是公司内部的培训,纯粹是强迫性地浪费时间——很多人应该有同感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,我就更推崇“自习”的学习方式。在我看来,“自习”至少分为三个层面:

  • 1.小学的自习:我记得最早出现在小学四年级的课程表上,典型的内容是完成作业的一部分或全部,放学就有更多的自由时间,比如:回家看动画片。

  • 2.大学的自习:你的课程表之外,没课的时间都可以去“自习”,随便抱一本书,找个没课的教室坐下,为作业、考试或者其他什么目标而学习。

  • 3.终身的自习:你首先要有学习目标(哪怕是潜在的,而且是可以进化的),可以是学习某种知识、解决某个问题、实现某种理想等等,然后可以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,创造自习的条件。

以上三个层面的“自习”都没有违背“主动学习”的特征,区别只是在驱动“主动学习”的“目标”上:从既定的作业、考试等目标,转到第三层“自己给自己确定目标”——这是前两层与第三层的重大区别。

找到人生目标的人,也许小学就能进入到第三个层面,而我是学习和经历了很多后,现在才开始踏入第三个层面。为此,我这样问自己:为什么学习?(对我而言,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,为什么读书?)

>>>>>>>>>>>>>>>>

从我的个人感受来讲:小学读书是为了考初中;初中读书是为了考高中;高中读书则是为了考大学;那么大学读书呢?……建设国家?找份工作?站在读书行为习惯的角度——书读得越多越固执,不是吗?我还是为了“考”个什么:不要挂科、修满学分、拿到学位,当然,这些最后都做到了。

然而,潜藏多年的问题暴露在踏入社会的那一刻:我没能继续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,反而厌恶多年的学习经历。虽然,从现实意义上,我仍然在学习——人们管这叫“工作经验”,但是这与“主动学习”的自习心态完全不同——我是在被工作和生活推着转,走马观花似的体验社会。

这种“观花心态”持续了很久,直到几次偶然的机会:为了解决面临的问题,我发现自己需要补充更多的知识。起初,我往往寄希望于网络或者他人,但是,来自网络的知识显得零碎(网络和书本上的很多知识其实没有交集),别人的帮助仅解燃眉之急(你也不能每次都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人)。终于,我重新拿起书本,再次选择这种“古老”的学习方式,这种感受是倍感踏实的,这是因为:

  • 我好奇物价为什么会上涨?->所以我阅读经济类的书籍。->如今,我找到了答案;

  • 我好奇组织为什么会存在?->所以我阅读管理类的书籍。->如今,我找到了答案;

  • 我好奇股市为什么会下跌?->所以我阅读投资类的书籍。->如今,我找到了答案;

  • 我好奇人们为什么会争吵?->所以我阅读人际类的书籍。->如今,我找到了答案;

  • 我好奇结论为什么会不同?->所以我阅读方法类的书籍。->如今,我找到了答案;

  • ……

这个世界上,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学习,保持我的好奇心,我相信就能为更多问题找到答案。这就是让我“主动学习”的原因,驱动我坚持“自习”的力量。和很多人一样,我也喜欢找到答案的感觉,如果你也喜欢,就让我们坚持学习吧!

P.S:顺便说一句,在寻找“为什么读书?”答案的过程中,我也找到了“书读不进去该怎么办?”的一种解决方法,如果你也有同样的问题,希望我的方法能帮你找到自己的方法,我会把它写在下一篇文章中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