汀香水榭

求知
——原来的博客wuguoren.com没有精力维护,自2021年10月起迁移至此。

【读书笔记】思考的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

据说,早在17世纪,著名的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就有句名言——“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。

到了20世纪,被公认为伽利略、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又说过——“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,思考,再思考。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。”相应的,世上还流传着爱因斯坦的这样一个小故事:

第一次到纽约的时候,有记者考他:“请问伟大的科学家,音速是多少?”爱因斯坦想都不想,说:“我不知道!”记者都愣住了,这么伟大的科学家,怎么连音速都不知道呢?“我为什么要知道呢?一查书就知道了,犯不着费这个脑筋。”爱因斯坦干脆地回答。

进入21世纪,日本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《思考的技术》这本书的第四章,也说道,“应该考的是思维方式而不是知识”,就像下面这个例子:

“我绝不会问类似‘自民党政权已持续几年’、‘举出5位历代首相的名字’的问题,因为这种问题只要上网搜索就有答案,根本不值一问。总之,我要知道的是,当有不熟悉的案子找上门时,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思维路径,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

四百多年的时间跨度,三个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,都没有改变在不同领域建树的三位学者形成这样的共识:思考的方法非常重要!(你有理由质疑:笛卡儿可能会说他这句话不是仅针对思考而论的,但我相信他不会说爱因斯坦是错的)甚至,我大胆地认为,思考的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。

遗憾的是,我还没有找到笛卡儿和爱因斯坦关于思考方法的论著(会不会是他们两位忙于科研,根本没空去总结自己的思考方法?),所以,大前研一这本《思考的技术》就非常宝贵了(其实,以前从爱因斯坦的小故事中,我就隐隐感觉到:方法比知识更重要,没想到,笛卡尔等先贤早有论断。)这种宝贵至少体现在:

  • 1.大前研一本身就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管理学者。

  • 2.大前研一的这本书言语平实,通俗易懂,逻辑清晰。

  • 3.大前研一书中提到有关日本教育、企业制度方面,甚至经济发展轨迹方面的某些特征,与中国的国情有相似之处。

  • 4.大前研一的思考方法并不复杂,甚至很多人都知道。但是,他用自己的文字和逻辑向我们展示出这种方法的魅力,并且让我们感觉到:就算很多人知道,他们却并不会运用这种方法。

  • 5.大前研一的文风有点霸气,就像这样,“这些思考技能也可以说是我大前研一的思考方法。”但是并不惹人讨厌,读者能轻易感受到这种文风背后的自信与真诚。

  • 6.当我们理解大前研一的思考方法之后,对于这本书的内容也会批判性地看待,选择性地接受。

总之,“这本书通篇洋溢着思想和智慧,更让我对大前研一的其他著作产生了很大的兴趣,尤其是那本《企业参谋》!”——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评价。以下,就是产生这种评价的来源,或者说是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东西。

一、“假设-验证”的思考方法:

在我看来,全书的精华在第一章,其他章节都是从第一章的方法中衍生出来的内容。这其中,开篇第一眼所看到的:“思考”绝非“一时的想法”——这句话就深深震撼了我。没错!很多情况下,我们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拿出“一时的想法”,往往又循着某种定式将这“一时的想法”当作解决问题的方法,于是,我们就以为自己“思考”了。

与这种“一时的想法”不同,大前研一所提倡的是科学的思维方法(其实一提到这个名字,我们就可能已经恍然大悟了)——“假设-验证”,而他的目的是不仅仅要知道这种方法,更重要的是通过训练将其固化在潜意识中,使其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思考方法。

*我觉得大前研一的“假设-验证”思考方法本身并不复杂,但是要想完全掌握这种方法,关键是不断地自我暗示、并反复应用这种方法——其实这并不容易。此外,大前研一在书中也给出了一些锻炼思考能力的方法,我觉得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,比如:让生活简单来促进思考的建议我就很喜欢,但是对于想像5分钟后云彩的形状的建议就深表怀疑。

按照我对书中内容的理解,“假设-验证”的思考方法包括两个特征:

  • 1.不要混淆假设和结论。

  • 2.不要混淆现象和原因。

也就是说,“假设-验证”解决问题的方法是:

  • 第一步.首先,根据自己所收集和掌握的信息提出假设;

  • 第二步.然后,通过各种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;

  • 第三步.最后,能通过验证的假设被认可为结论,否则就抛弃原假设,回到第一步。

在从证实假设到导出结论的过程中,需要注意的是:要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来挖掘背后的原因,大前研一认为,很多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往往只有一个,如果错把现象当作原因,肯定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。

二、“假设-验证”所衍生出的假设:

以下内容是我对这本书印象比较深的部分,有的是经过大前研一验证后的结论,但是对于读者的我而言,最好将它们都看作假设,至于会不会成为被认可的结论,那就有待自己的验证了。

1.倍率经济:

大前研一认为,世界经济极具变化,已经无法用以前的经济原则,包括凯恩斯理论所应对的经济。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新经济所产生的变革,与人类发现新大陆所发生的变革及其相似,所以,他将新经济比喻为“看不见的新大陆”。

这种新经济包括四个部分:

  • 1.实体经济:传统的经济。

  • 2.无国界经济:企业无国籍化、金钱、人力和物资可以跨越国界自由流通的经济。

  • 3.互联网经济:基于互联网的网民的经济。

  • 4.倍率经济:可以以自己资本的100倍,借入价值1000倍的资金来运转的经济。

其中,关于“倍率经济”的说明,除了借助对冲基金的例子,大前研一还以企业并购来说明,所以有这样一段话:

“实体经济的世界中,企业的价值是依据未来期待收益所换算出来的净现值,但是,处于看不见的新大陆中的企业,则是根据将来市场占有率的期望值来决定企业价值的多寡。”

如果此时你的脑海中浮现出这些问题:

  • 1.网景公司为什么还没盈利,上市就受追捧?

  • 2.亚马逊为什么还在亏损就受风投青睐?

  • 3.京东、天猫、苏宁为什么大打价格战?而亚马逊、新蛋却水土不服?

  • ……

那么大前研一书中的这段话,站在某种角度可能,也是以上问题的一种答案吧——哪怕只是一种“假设”。

2.成功模式的四要素:

大前研一在原书第六章的结尾,针对成功的经营者总结了成功模式的四要素,并且认为“也可以说是预知性的充分必要条件”。我想将其精炼成四个词:明确、简洁、专注、原则。但是很快发现,原文的内容更准确和全面,所以将其摘录于此——看上去也像是对创业者的四个忠告,当然,未验证前也是假设:

  • 1.事业领域的定义必须明确。

  • 2.分析现状而推断未来的方向,针对因果关系来设计简洁而具说服力的假说。

  • 3.专注于自己应选择的方向,即使出现几个可能的选择,也应该专注其一。

  • 4.不能忘记基本假设,排除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形但不脱离原则。

3.一些小标题:

在我看来,这本书的许多小标题比大标题的内涵更加具体和深刻,而且有着精辟的特征,我将这其中一些自己非常喜欢的“假设”摘录如下:

*如果稍加注意,你就会发现智者们的思想往往有着某种共性,只不过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说明。例如:下文中的“忠于想做的事情”,换一句话来说不就是:“追随你的心”吗?

  • “思考”绝非“一时的想法”

  • 不要把假设和结论混为一谈

  • 认清现象和原因的不同

  • “全方位努力”的想法是错误的

  • 找出真正原因的实地访谈法

  • 绝对必要的验证过程

  • 不能作为解决方案的就不是结论

  • 30岁,我从零开始

  • 经营分析和科学研究是同一种逻辑思维

  • 积累事实才能导出结论

  • 一个建议就够了

  • 有事实为证的建议,魅力无穷

  • 说明时提出充分必要条件

  • 一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调查结论

  • 不是“自己想说的顺序”,而是“对方能理解的顺序”

  • 不可仅凭现象做判断

  • 将演示文稿熟记于心

  • 支撑一个结论的“金字塔结构法”

  • 亲自去听现场的声音,让结论站住脚

  • 我也曾经在人前羞于开口

  • 搞清什么才是“该解决的问题”

  • “民营化”就能解决问题吗?

  • 就算民营化,也得有正确目标

  • 先确认原则,再来谈改革

  • 不要轻信媒体新闻报道

  • 对事不对人,才能洞悉事实

  • 要有说服老板的勇气

  • 别让公司成了同类人的集团

  • “否定自己”是优良企业的条件

  • 全世界的企业都是类似的

  • 从股权结构中了解背后实情

  • 你真的读懂新闻了吗?

  • 不要完全相信经济学家

  • 跳出体制

  • 科学思维不分文科理科

  • 思考使获利产生千倍差距

  • 现在的学校是破坏人脑的“凶器”

  • 忠于想做的事情

  • “学院智者”下,“街头智者”上

  • 应该考的是思维方式而不是知识

  • 先说前提,再说对策

  • 生活简单,才能思考

  • 抱持疑问就是解决问题的源头

  • 21世纪不存在专业人士

  • 日元升值又如何!(大前研一应对日元升值的策略,同样,我们可以联想到,人民币升值又如何!)

  • 网络使用者越来越相似

  • 试着想像5分钟后云彩的形状

  • 试着接触不同的东西

  • “思考”,就是对自己提出疑问

  • 不认为理所当然的人容易成功

  • 思考的时候必须有紧迫感

  • 拥有可以互相否定打击对方的朋友

  • 没思考所以被广告骗

  • 政府、开发商一起骗人

  • 该倒闭的银行就该让它倒闭

  • 先分解功能再进行思考

  • 零星小事情能汇成长篇好故事

  • 考虑“10倍的效果”

  • 你的能力与年薪匹配吗?

  • 每天都要磨亮“头脑”这把枪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