汀香水榭

求知
——原来的博客wuguoren.com没有精力维护,自2021年10月起迁移至此。

【思想碎片】艰难的选择

“关键词‘选择’……”受某些事件引起的思绪碰撞影响,以及正在阅读的《大学之路》的感触,我打算今日落笔写一篇关于选择的随想。无独有偶,今天的罗辑思维,罗振宇先生也以选择为题,推荐的文章涉及一位投资人投资的两家公司,其中一家挖另一家的人才,这位投资人在试图施加影响时,最终选择坚持“原则和底线”,当然结果是皆大欢喜的故事。

在我看来,凡是只需思考便可以解决的选择,“原则和底线”的确有效,但这还不是最艰难的选择。套用自己的三元论认识:依靠“原则和底线”即可解决的选择属于“方法”的范畴——方法决定了选择的结果,“工具”是解决选择效率的问题——与结果无关,于是,真正艰难的选择首先在于“信息”的范畴。今天看到的一篇名为《城堡内外:上升渠道正在关闭的中国社会》的文章,其中有这样一个举例:当大多数人都在争夺金子的时候,有人捡起钻石就走,不是因为其他人没有争夺钻石的能力,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钻石更值钱——这是“信息”的缺失。

由此也可以引出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相对于同龄人的至少三层优势:最表面的一层是物质财富,这种财富可以让富裕家庭的孩子不必面临残酷的社会竞争;即使意外导致物质财富出现损失,第二层便是家庭为孩子积累的社会资源,据此仍然可以翻盘;如果更进一步,相关的社会资源由于各种原因被剥夺,第三层的优势仍然足以让此类家庭的孩子比同龄人具备更强的优势:这就是“见识”、也可以说是“视野”,其实就是“信息”,成长环境的耳濡目染足以让这些孩子理解社会如何运行、商业机会存在哪里等等信息,这就是这些孩子们的核心竞争力——仅此一条就能甩开普通家庭一代人的距离。我们不妨如此回想:没有机会走进大学的父母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,于是我们懵懵然走进大学,当意识到真正需要什么的时候,多半已经走出校园。而出生知识分子家庭的同学,他们已经在努力避免其父母一代的遗憾。

回到选择的话题,只要学习过某学科的知识(信息),结合排除法(方法),试题上的选择题通常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。人的经历就是一个个类似这样,却更复杂的选择题,不但选项可能非常多,而且每个选项的迷惑性更强。由于选择的结果不会立刻显现出来,结果显现的过程中还伴有随机性因素,更是由于每个人的选择不可逆,也不具有可比性,所以最后连正确答案都给不出来。

以高考填选志愿为例:招生的学校和专业形形色色,考生自认为选择了感兴趣的,基本上只是因为他听说过那几个学校和专业。准确率更高的选择,除了与考生选择的方法有关,更是与其掌握的信息有关。一个了解100个专业的考生的选择,肯定比一个只了解10个专业的考试的选择更合理和有效。所以,即使吴军先生这样的科研大咖,陪女儿选大学时仍然要四处走访——掌握信息。

求学如此、求职如此、求偶也是如此……现实中,选择的悖论恰恰在于:正确的选择是在了解所有选项的基础上做出的(掌握全面的信息),而现实情况更多的是由于了解所有选项的成本高昂,所以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选择(只掌握部分信息)。

既然我们无法在从事过所有职业之后再做出择业的选择,那么,在选择到来之前尽可能多地积累信息就是非常重要的。例如:乔布斯、凯文凯利等人都有游历社会的经历,吴军先生提到的大学阶段的通才教育(纽曼式)也是这个原因。当积累的信息远远不足以做出选择时,面对眼前的选择,我们通常就会变得茫然。而人生导师们所提到的职业定位、学业定位都仅仅是自娱自乐,拿掉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数据库,精明的他们做的不会比我们好多少。所以,如果你感到自己积累的信息还不足,那就努力去积累,终有一天你也会用合适的方法将这些信息雕琢成合身的作品。

评论

热度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