汀香水榭

求知
——原来的博客wuguoren.com没有精力维护,自2021年10月起迁移至此。

【思想碎片】书读的越多就越有知识吗?

显然,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。但是,我们的行为真的始终符合这种判断吗?就像我这样:

刚上豆瓣的时候,看到A某人读书上百本,顿时自叹学浅,于是不甘人后,发奋读书。其间,又见B某人注册三年,读书已超五百本,大开眼界,感慨人外有人……再上微博,C某人正在晒书架:三十余本的某社图书只是局部,C说是因为两个书架上摆不下才放在桌上,办公室的书架也放满了……

站在理性的角度:别人读书与我何干?读书越多未必越有知识;但是,我也不得不面对非理性的一面:读书量超过别人时会产生自豪感,不如别人时会产生自卑感——这就是基于“书读的越多就越有知识”的潜在逻辑(而丰富的知识会产生正面的情感,就会表现出自豪感)。于是,我的行为特征不自觉地表现出对上述逻辑的认可:读书的速度越来越快,每读完一本书都想晒出来。

这种逻辑激励我提高读书效率、刺激我与人分享,本身不是坏事,但是,当我回顾读过的书,发现对很多内容都没有印象时,就觉得出问题了:读书的目的在于获取知识,但是在追求读书的速度和数量的过程中,我却忽略了对知识本身的吸收——这太危险了!

这时,右脑中闪现出一句古老的格言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。这句话的出现非常及时,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喜欢孔夫子的这句话——“学”与“思”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再结合大前研一的《思考的技术》、在读的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,我想我对读书的认识更明确了:

  • 1.读书的目的在于获取知识,所谓的知识通常为两种:获得资讯、求得理解。

  • 2.思考就是获取这两种知识(尤其是更重要的“求得理解”)的途径。

  • 3.为了更好地思考,就需要掌握思考的方法,由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,所以思考的方法更是方法中的方法,只要掌握了思考的方法,就找到了探索其他方法的途径。

  • 4.只要掌握了方法的知识,对于其他知识的获取就会事半功倍。

所以,我暗示自己以后读书要警惕非理性的影响,对于理性的一面,则要做到如下几点:

  • A.读书要思考、思考、再思考,而非贪图速度与数量。

  • B.关于方法、尤其是思考方法的书,要精读细读,不求读多而求读精,力求做到融会贯通、潜移默化,能够不断地提炼与整合,学会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各种领域。

  • C.关于非方法,诸如资讯类的书,可以多读,但只要记住:有需要的时候知道上哪里去查询即可。

评论